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乐鱼直播官方版 > 可降解材质餐具

青海西宁:“无废细胞”释放逐绿能量

2025-04-23 13:27 作者: 可降解材质餐具

  “小小巾帼一条,总想看看大千世界,被迫回家也不气馁。”在西宁市博远学校智慧生态教学厅种养殖区,一张小小的名片引人注目,名片的主人公叫“博小远”,是一条小蛇。

  “它有时会‘越狱’逃跑,我们只好强行让它回家。”饲养员——五年级二班的马彬禹和马学斌讲解着名片背后的故事,喜笑颜开,仿佛在介绍自己的小玩伴儿。

  “性格比较害羞,喜欢贴贴,除了帅没缺点,擅长,玩123不许动……”名叫“阿远”的豹纹守宫的名片同样充满童真童趣。

  智慧生态教学厅是西宁市博远学校创建“无废学校”,践行生态育人理念的主阵地。作为“无废学校”标杆,博远学校打造了青海省首个青少年生态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全省“无废城市”建设提供鲜活样本。

  “这款太阳能背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背包内置电池中,需要时就能给我们的手机、电脑等及时充电了。”

  “这款全降解垃圾袋跟传统垃圾袋可不同,它兼顾传统垃圾袋坚韧性、便携性等特点,在堆肥条件下,180天左右可降解为二氧化碳、水、有机肥等……”

  在生态教学厅环保用具展台前,小小讲解员马梓涵边展示环保用具,边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引人驻足。

  跟随着小小讲解员们的步伐,还可以在生态教学厅了解到水资源保护、清洁能源应用、垃圾分类等多方面内容,在全息影像、雷达互动等科学技术手段的助力下,这堂生态教育课程更生动有趣。

  据统计,自生态教学厅创建以来,已累计开展教育活动92期,直接受众超7000人次。

  “我喜欢星空探索区,能了解到不同星球的由来等知识。”“我觉得绿色出行那块儿很有趣。”“我通过体验VR垃圾分类,学会了怎么把家里的垃圾分门别类,有时候还会给爸爸和妈妈讲。”……同学们分享着自己在生态教学厅里的收获,自信大方。

  “我们首创‘智慧展厅硬件支撑+学生讲解员动态传播+校际联动实践平台’这样的生态育人模式,实现‘空间育人-同伴教育-社会辐射’的生态教育闭环。”西宁市博远学校教师李梦洁介绍,学校聚焦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以“培养生态讲解员、上好生态教育课、做好生态宣传”为三大核心路径,打造城东区“可体验、能传播、有实效”的生态教育实践样板。

  近年来,西宁市城东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源头减量”与“资源循环”两大核心,全域推进“无废细胞”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学校、企业等各类“无废细胞”108个。

  “无废学校”只是西宁市“无废细胞”的一部分。近年来,西宁市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目标,列入全市“争先行动”计划,并分类制定“无废学校”“无废工厂”“无废餐厅”“无废商超”“无废公园”“无废医院”“无废机关”“无废快递网点”“无废小区”“无废景区”等13个类型评价指南,全方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无废细胞”957个,涵盖学校、工厂等21种类型。

  对垃圾桶及周边严格消毒,鹅颈式封扎垃圾袋,专人通过专用通道移送……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下午都有专人前往各科室收集医疗废弃物。

  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人收集医疗废弃物。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我们中心每年产生医疗废弃物约5.2吨,由专人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送,做到日产日清。”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世福介绍。

  监管环节,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终末处理等信息进行规范登记,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

  再看景区,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将“无废”理念融入日常科普教育工作之中,让更多参观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通过开发多个‘零废弃研学’项目,引导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参与‘无废细胞’建设。”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马天慧介绍,2024年,博物馆累计开展科普活动77场,覆盖学生超1万人次。

  同时,博物馆持续深化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充分的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将博物馆打造成为自然资源特色的学校“第二课堂”,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博物馆,在他们心中种下“无废城市”的种子。

  “无废细胞”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载体,让“无废城市”这个大目标细分为人们日常触手可及的微小改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近寻常百姓身边,融入家家户户日常。

  2023年1月,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西宁市、海西州、玉树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体部署。两年多来,青海聚焦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坚持高位统筹、创新引领、因地制宜,打造高原“无废细胞”“无废园区”等特色模式。海西州加速推进格尔木工业园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无废园区”建设项目,绿色园区建设占比达100%。玉树州颁布《玉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等条例,制定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形成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指标稳步提升。

  高原上,一个个“无废细胞”虽小,却释放着各自的能量,让“无废城市”逐步从愿景走进现实。

  人民网西宁4月14日电 (记者杨启红)4月14日,青海发布了2025年民生实事工程主要任务,涉及就业稳基、教育提质、健康青海、住房保障、一老一小、城市更新、和美乡村、关爱帮扶、惠民服务、交通出行十大类,共计45项民生实事工程。 其中,就业稳基方面,围绕城乡重点就业群体,组织并且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广泛开展“春风行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月”等公共服务活动,组织并且开展就业服务招聘活动200场次,确保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以上;调整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增设与新能源、绿色算力等新兴起的产业对应的专业。…

  人民网西宁4月14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2025年青海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年,青海省计划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万套,新建或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800套,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140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910户,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全省6个市(州)、16个县(区)的149个小区,实现2000年以前建成、有改造意愿的小区基本完成改造。…

  人民网西宁4月14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2025年青海民生实事工程新闻发布会获悉,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减轻“421”家庭陪护负担(“421”指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同时进一步促进人员就业,青海省先行先试,积极地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让家属从繁重的住院陪护中“解脱”出来,实现家属不奔波、护理更贴心的医护新模式。 目前,青海省10家试点医院与第三方机构签署协议,由第三方机构招聘、培训,医院使用、管理医疗护理员方式开展试点工作。…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